智慧党校解决方案
在智慧党校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党校教职工、学员、后勤等各部门各角色之间的协同性,保证党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业务系统流转的敏捷性和业务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可最大程度上提升系统使用率;针对不同权限的角色,需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数据支持;系统使用过程中,需实现业务流程的自主性、审核流程的贯通性,以满足不同角色对系统的使用需求。
1、管理协同的有效性:
协同的目的在于业务创新。协同创新是在一个开放的创新的网络环境中,通过开拓内部和外部的最佳能力,追求新的业务价值。协同动态分布在党校教务教学、党校管理、后勤以及党校其他部门,协同的有效性依靠人员和组织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连接、关系和共享的语境是成功的业务协同和知识共享的三个必备条件。连接是指人员和组织间的纽带;关系是指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动态人际关系;共享的语境是指对语言和事件的通用理解。
协同一致、边界定义、承诺是成功的业务协同的三个基本要素:协同一致是指必须使管理战略与其组织结构保持全方位的一致性,只有同时保持横向及纵向的协同一致才可能实现成功协同;边界是指在业务协同过程中必须定义并管理与扩展战略关系,在组织间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系统化的流程来避免常见的协同缺陷;承诺是指必须通过领导力、业绩、奖励及学习等方式,不断致力营造协作氛围,持续的承诺是整个系统保证不断有效的协同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
2、业务处理的敏捷性
业务敏捷性需要灵活的IT做为支撑。统一工作流能够将智慧党校系统各组织之间的关键要素整合在一起,以便灵活快速地对业务调整、机构变化、人员变动、市场波动、政策调控等各种变化因素做出反应,是智慧党校能够真正做到“随需应变”和“灵活应对”。
统一工作流的架构思想和方法,是优化和重组系统架构时能够实现灵活应对、敏捷服务的保证。首先通过组件化制定不同部门不同需求的不同服务,标准化统一各个服务之间的通信交流方式,并要求统一接口,统一权限认证,统一用户,从而奠定了系统统一管理的基础,但又保持了各个服务的相对独立性。
统一工作流的价值在于跨越了不同组织要素、不同应用系统,实现全面的业务协同和信息整合,这种整合改变了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能够将现有的数据和应用程序整合到新的商务系统中,并通过使用智能化的动态业务流程和建立更灵活的应用程序来更快地应对环境变化。
3、业务数据的多维性
要实现“数字校园,智慧党校”,就必须把校园内部及下属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通过统一支撑平台进行集成和数据交换,并实现业务数据与具体业务处理和业务流程管控相结合,充分满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业务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和管理需要。
干部教育涉及的业务与技术参与人员层面很广,有较多的利益相关者。不同层面的用户对业务数据有不同的需求,数据应以不同的方式为不同层面的业务管理服务。
执行层:以表单操作为主,录入采集信息,要求快捷、方便、准确;
管理层:关注过程信息、结果信息,要求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战略层:关注综合统计信息,提供决策分析,要求数据的全面性、可视化展现等。
4、审核流程的贯通性
干部教育应以“流程”为核心,只有端到端的协同管理流程贯通才能够满足业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的需求。而传统的工作方式则是以“职能”为核心,重点关注的是部门的活动、领导的感觉、局部的绩效,而不是客户的需求,很可能导致整体目标与职能目标不一致。这也正是建设智慧党校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端到端的协同流程?一是在不同的单位、部门和系统平台之间,及时准确传递作业任务;二是向管理和决策人员及时准确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总结起来,可以用三个词概括:知识、感知、智慧。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就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希望在统一信息门户中可以自由部署所有应用。所有的任务和事情,都是通过一个统一的待办任务,引领管理人员、业务处理人员去做他自己的事情,做到任务事情的主动推送,事情找人做,而不是人找事情做,具有跨平台流转业务即业务过程数字化控制的能力,并且能够采集到每位员工完成任务的过程数据,进而进行评价。
何为协同流程管理?本方案所描述的协同流程管理,不是OA系统中的单个流程,而是将这些断开的流程全部连接起来形成的完整业务流程,能够及时触发同步的流程,具有跨平台连通流程并传递信息,实现多元化协同的能力。
5、业务流程的动态性
在统一工作流中,流程的动态性是主要的关注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所在,因为流程动态性不是随意的,是受到管控制约的,例如版本控制是管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流程的动态性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否则,流程的动态性不能遵循一定的模式,将会在流程扩展,维护及管理上产生问题。一般而言,流程的动态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用户或界面层的,要求流程能够实时应变;
二、业务要求快速应变,可通过参数配置及版本控制来实现;
三、通过重新部署的设计层应变方案。
在统一工作流中,业务流程的每一个活动节点处理的业务对象都是通过配置产生的,因此当业务需求变化时,无需重新开发、编排流程,通过配置改变流程模板的活动属性即可对流程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流程管理的灵活性和普遍应用性。而且,针对每个流程,可做不同的配置。
本方案所提供的总体架构和技术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在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够兼顾客户院校信息化发展的长远目标,选用适合目标客户信息化现状和业务特别的技术方案。采用基于多层体系结构的系统构架和面向对象设计的应用软件,选用稳定可靠且通用的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软件、工具软件开发平台。在保证系统成熟、安全和先进的条件下,提供良好的性价比,能够保证系统满足当前的功能需求,也能为将来的功能需求提升奠定基础,能够反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发展趋势。
3.3.2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本方案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目标客户的各个变化因素,如:组织机构调整、管理流程更改、岗位调整、环境变化等,使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充分考虑了目标客户在各方面的业务增长因素,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保证系统可以快速扩展新的功能以满足业务需求,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无缝隙的迁移和扩展,以更好的保护前期投资。
系统为第三方系统提供几十种数据访问接口,采用统一接口,满足目前主流软件技术应用及框架适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和协议,遵循业界规范和开放性原则,基于HTTP API,保证系统能够提供开放的网络和数据接口,使不同的产品能够跨平台协调运转,方便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6、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
系统的最大价值在于应用,系统是否易用、实用、易操作是项目是否能成功实施应用的关键因素。系统体系结构以方便用户使用为原则,采用B/S体系结构来实现。根据大多用户操作习惯设计界面控件。
为确保具有不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工作人员均能快速掌握和操作本系统,系统将从界面布局、操作步骤、色调、帮助、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更具人性化的设计,使系统能够符合管理人员的操作习惯,尽量减少操作人员“人为”出错的因素。同时也充分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要便于管理、便于维护。
7、稳定性和可靠性原则
系统严格遵守企业级应用标准、规范进行开发,系统中所用的软件采用成熟、稳定的产品,保证开发出的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实现全年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系统具有数据处理量大,信息非常重要等特点,因此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处理和负载能力是系统重点考虑因素。
根据业务量分析和预测,考虑系统设备的处理能力,系统应具有过负荷控制能力。考虑系统在平时和峰值情况下,安全可靠运行的设备和数据备份机制,确保不死机,没有数据丢失。系统应支持无间断服务。从而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一个稳定、健壮的信息处理与交换平台,并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3.3.5可移植性和可管理性原则
系统设计中从代码、组件和数据库多个层面支持系统的可移植性,以提高软件的生命周期,从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和系统的组织环境等诸多方面支持系统的移植性。
系统具备完善的管理功能,支持用户自行管理,整个系统中从基础平台、业务组件、业务数据、交互界面都提供相应的管理功能,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8、可维护性原则
系统提供简便、实用、有效的管理、监控、调试、诊断技术和手段,提供友好的中文、图形维护界面管理,以方便管理员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和服务质量控制。系统提供集中统一的远程部署管理、安装、远程服务等手段,保证平台高度的可管理性和维护性。
系统采用的信息分类编码、网络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口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行业标准;提供的系统具有简单、直观、方便的维护和管理手段,尽量减少维护和管理环节;提供方便的全中文操作界面,并提供详细的用户手册和在线帮助。
9、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系统提供各个层面完整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保障措施,形成集防护、检测、响应、恢复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实体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安全,以满足整个系统各个层次的安全需求。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提供备份功能,保证当系统出现硬件或软件的故障时,能进行恢复;另外应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系统采用身份认证、数字加密、传输加密、电子证书、电子签字等方式,保证系统的保密性。通过设置分级保护、权限控制等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系统外部成员的非法侵入以及操作人员的越级操作,保护重目标客户系统的正常运行。并通过建立健全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防止重要信息的内部泄密。
10、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系统设计要遵循国家规范、安全标准及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标准与规范,遵守接口设计6大原则,对外提供JSON和XML数据交换、流程、信息、数据、权限认证等多种服务,为确保系统的扩展升级,与其他系统的互联集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11、办公室主要职能
(一)综合工作
1、负责校(院)内外综合联系和协调,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工作信息,为校(院)党委决策提供依据;
2、负责协助校(院)领导组织各部门日常工作的运转;
3、负责校(院)领导工作的联络、协调工作;
4、参与制定校(院)中长期工作规划;
5、组织、协调全校性会议;
6、负责校(院)的督促检查工作;
(二)文秘工作
7、负责公文审核和全校性文件、会议材料等的起草、印发等工作;
8、负责通讯报道、经验推介、联系媒体等对外宣传工作;
(三)机要和档案工作
9、负责指导和落实校(院)保密工作;
10、负责印章的使用和保管工作;
11、负责机要文件收发和管理;
12、负责校(院)文书档案的编号、归档、移交和销毁;
13、负责试卷的机要保管工作;
14、负责报刊征订、收发、机要打字印刷等工作;
(四)接待工作
15、负责信访工作;
16、负责校(院)的接待工作;
(五)其他工作
17、负责起草、印发职能内相关工作的文件、规章制度;
18、负责完成校(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12、教研科主要职能
(一)负责根据有关规划编制校(院)主体班次年度教学计划,编制年度培训经费预算,统筹协调学员调训工作;
(二)负责编制班次教学计划;
(三)负责研究校(院)教学规律,开展教学需求调研,研究教学改革;
(四)负责研究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新专题开发、精品课评选、讲稿汇编和教学基地建设等支撑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
(五)负责研究学科和教材建设,审定培训教材;
(六)负责教学监督检查、教学质量评估、教学工作量统计工作;
(七)承办校(院)党委和校(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3、后勤科主要职能
(一)基建工作
1. 负责校园整体规划工作;
2. 负责组织实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
3. 负责组织实施校园大中型扩建、改建项目工作;
4. 负责组织实施援建基础设施项目工作;
5. 负责保管各类基建工程资料工作。
(二)房产管理工作
6. 负责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的权属、配置、建设、处置等工作;
7. 负责公有住房的权属、分配、出租等管理工作;
8. 负责办理保障性住房的产权工作。
(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9. 按规定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10. 按标准拟定本单位资产购置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11. 负责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等日常管理工作;
12. 负责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管理、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13. 负责办理固定资产配置、处置、调剂、调拨和出租、出借、转让等事项的报批手续工作;
14. 负责监督固定资产处置后的收益上交到财务部门工作。
(四)铺面管理
15. 负责铺面招租、租赁合同签订、催缴租金等工作;
16. 负责铺面日常管理与处置等工作。
(五)车辆使用管理工作
17. 负责车辆购置、更新工作;
18. 负责车辆使用的调度工作;
19. 负责车辆养护、维修和年审工作;
20. 负责用车费用结算工作;
21. 负责节约车辆运行成本工作;
22. 负责车辆保险、使用税的缴纳工作;
23. 负责驾驶员日常考勤及管理工作。
(六)维修工作
24. 负责公有建筑物主体和配套等设施的维修;
25. 负责公共建设日常零星维修。
(七)其他工作
26. 负责起草、印发职能内相关工作的文件、规章制度工作;
27. 负责社会公开招标相关工作;
28. 负责组织内部招投标工作;
29. 负责完成校(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14、科研科主要职能
(一)科研课题组织工作
1、负责制定校(院)科研发展计划;
2、负责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申报、课题调研管理工作;
3、负责校级课题选题审核、立项、招标、验收和结项等工作;
4、负责组织咨政报告的调研、撰写,并报送有关单位;
(二)学术交流和信息收集工作
5、负责校(院)学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6、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和对外科研协作、交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省党校
系统学术交流会议;
7、收集、交流、发布科研信息,宣传推广、转化科研成果工作;
8、组织科研成果参加各类评奖活动;
9、负责科研信息库建立和维护工作;
(三)科研管理工作
10、制订科研经费计划,审核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11、负责统计科研工作量,年终报组织人事处备案;
(四)其他工作
12、配合推动学科建设工作;
13、负责起草、印发职能内相关工作的文件、规章制度;
14、负责完成校(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15、干训科主要职能
(一)负责拟定党校和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方案;
(二)负责党校和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方案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学员管理和班主任工作;
(三)负责党校和行政学院主体班次的培训经费报账和文档工作;
(四)负责教学活动中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
(五)参与教学活动的监控和教学过程质量的具体评估工作;
(六)负责研究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管理规律,参与培训需求调研,参与研究教学改革等工作;
(七)承办校(院)党委和校(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6、用户分析
学员及学员单位
党校学员主要是根据组织安排到党校参加学习培训,进行党校的课程学习、完成相关思想汇报作业及参加结业考试等活动。
规模:党校同时培训学员人数最大规模为500 人。年人员数据增量约6000 人。
特点:短期培训,有较多临时安排的短训班;教学计划有不确定性。
党校教职员工
党校教职人员主要负责学员管理、授课培训、批阅思想汇报及结业考试阅卷等,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及时汇报学员的学习、思想及生活情况。
具体来说就是包括:课前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备课上课、相关课件资料共享、考察学习情况、学员结业评议,以及参加学校科研活动、制作精品课件、参加学术交流等。
党校管理决策人员
党校管理决策人员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员服务、教师服务及校院内所有人财物的管理。
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学员、教师的教学、教务合理安排课程、教师、教室、科研、后勤等,立足于党校职能定位,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党校“教、研、咨、管”核心竞争力,提高干部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全面了解、客观评价学员在党校的学员生活,为党员领导干部储备、考察提供参考。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