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技术应用--生物识别技术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推广,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运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增添了许多智慧化元素,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使校园管理变得越来越高效、可控。将生物识别系统引入智慧校园提供技术支持,已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潮流方向,实现了一定的效益价值。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类基于个体独特的生理或行为特征对个体身份进行自动辨识或认证的技术,其生物特征元素具备普遍性、唯一性、遗传性、永久性等特点。生物识别系统通常由读取器或采集仪、特征提取器、存储生物识别信息的数据库和匹配器等四部分组成,正在不断整合识别方法,构建多模式的识别系统,满足各层次智慧管理的需要。
生物识别技术在当前校园信息化中主要应用于门禁系统、考勤管理、人员搜索等方面,促进了校园的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
门禁系统:主要是应用生物识别技术于出入管理。有些院校楼宇还在采用刷卡方式进行出入管理,但有些院系已经采用指纹开锁进出楼道或办公室,少数单位采用人脸识别于重要场所的安全出入管理。
考勤管理:主要是应用生物识别技术于上下班管理。目前,多数学校为加强教职工上下班秩序管理,掌握人员在校信息,安装了指纹签到机或虹膜识别终端替代以前的刷卡模式,有效避免了以往替人刷卡签到情况的出现。
人员搜索:主要是应用生物识别技术于人员的查找定位。在一些情况下根据人员照片、画像,通过人脸识别进行人员搜寻比对,尤其是学校安保部门发现可疑人员在校园活动时,可以快速发现定位其所在位置。
人们的身体蕴含大量丰富的生物特征信息,通过大数据和生物识别技术挖掘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促进身体信息化与大学校园信息化的有机结合,逐渐形成智能化管理的新局面。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应用需求和未来需要,统一规划实施,并整合现有生物识别系统,使生物识别大系统完全融入智慧校园,提供智慧管理服务。
考试身份信息核查:考生身份信息核查是生物识别在出入管理应用的升级,是对考生身份真实性的验证,要求更为精细准确。近几年,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发展和推广应用,一些省份的高考已经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双重技术以确认考生身份。以往由于生物识别技术尚未成熟,只能通过人眼将应试考生与其准考证、身份证照片比对以确认考生是否真实,虽然通常识别正确率较高,但难免存在误认、误判的情况;而人脸识别可以大大降低误判率,能够有效避免替考。
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促进教学活动:将生物识别技术与其他智能技术融合使用,如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扩大管理范围,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如可以结合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智慧课堂分析,使用教室智慧监控系统既可以统计上课人员数量、上下课时间,还可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行为特征判断,在课堂上通过分析教师、学生表情,结合大数据技术处理,形成对上课期间师生态度分析等;进行活动人员、人流控制,针对一些讲座报告或课程因主讲内容或场地空间受限等情况,需限定学生数量和专业时,可预置准入人员信息,由人脸识别门禁控制进入人员,借助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功能,未在授权范围内人员进入时将报警提示,人员头像同步显示在控制台和大屏幕,或在人员集中拥挤时提示需人员介入疏导。多种生物识别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完美融合,必能拓展应用范围和提升安全应用至新的高度。
为在校人员提供身体健康信息服务:校园人员密度高,每年涉及几千甚至几万人体检,依照体检安排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应用生物识别体系后,将对一些基础体检项目直接从系统提取数据,在统一体检时将这些项目列入免查,如年龄、身高、体型、血压等。个别生物识别系统还具有判断个体是否患病的功能,如指纹识别能够识别出某些染色体异常疾病,虹膜识别能够识别出是否患有艾滋病。另外,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判断个体心情性格,以此提供心理状态依据,做好预防。今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还可以通过波的方式进行身体检查和监测。从生物识别信息中挖掘的有关个人健康或疾病的信息需要加以重视和科学利用,减少生物识别技术身体信息化产生的消极后果。
另外,生物识别还可以与视频系统结合实现无人餐厅,选餐、配餐均由自助设备自动完成,人们只需站在窗口识别支付就可取餐。此项服务已经在一些一线城市餐饮店上线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