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既要入课也要入检入档

7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高校要面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并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高校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7月23日 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些年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患抑郁症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从小学到高中,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大学、中学校园频发因心理障碍引发的悲剧,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应成为教育者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首先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高校要面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这将改变有些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付检查“水过地皮湿”现象。要大力招聘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并对班主任进行一次以“班级心理辅导”为主题的轮训。

同时,学校要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检测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各学校务必抓好落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受抑郁症困扰,有的因早发现,进行及时心理疏导、危机干预与治疗,得以康复;有的则由于缺乏对抑郁症的科学认知,没有及时寻求救助、救治,而产生悲剧性后果。

此外,要建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能帮助高等院校辅导员、中学老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能直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它包括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使学生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它还有助于高等院校辅导员、中学老师及时发现和诊断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当然,建档时须注意保护好学生隐私。

学校还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当学生有心理障碍时,随时可以找专家咨询求助。为此,没有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学校应尽快建立,有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学校也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

当然,塑造学生健康心理不能单靠学校教育,还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形成“合力”。要将学生心理健康纳入全面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心理健康维护机制。而开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智慧校园产品,我们特别为您提供了产品体验活动